全球玉壶胡氏宗亲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壶山风光 > 名胜古迹 > 文成县玉壶镇中美合作所旧址

文成县玉壶镇中美合作所旧址

发表时间:2015-06-09 21:41:56 来源: 点击:

                  文成县玉壶镇中美合作所旧址

 回望历史 中美合作所全称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是二战时中国和美国合作建立的战时跨国情报机构,旨在收集交换军事情报、探测气象情报、训练游击部队,共同打击日军。中美合作所第八特种技术训练班自19448月起,在文成玉壶先后办过4期,训练的学员、学兵共约3000名,主要在日军后方从事游击战、爆破战,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撤销。目前玉壶班两处旧址(另一为玉壶横山头端二八祠堂)已被列为省文保单位。

 文成县玉壶镇底村上新屋,曾是玉壶中美合作所的学员宿舍。这座三进合院式的木结构老屋前,立着一块玉壶中美合作所旧址的石碑,上刻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屋前第一进就设了三道卡,有军队守着,我们进出只能从后门过。现年75岁的胡克强,一直住在老屋内,学员入住时,他还只有4岁。据他回忆,当时这座四合院的正屋里,一二层全部腾空供100多名学员居住,自家住在西侧厢房。对于学员的生活起居和训练内容,胡克强只知道很神秘

 这种神秘曾一度导致了当地村民对中美合作所的误解。为我们引路的玉壶镇玉壶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慧红直言,当地有一部分老人曾说,中美合作所是训练特务的,有的还说带着反共色彩

 一直到近些年,从亲历的抗战老兵口中,从国内学者的史料研究中,这段历史才逐步被洗白,玉壶中美合作所的抗战贡献,亦被当地人所认知。

 据玉壶班翻译员、温州人林体明在《我所知道的玉壶训练班》一文中回忆:那时候,太平洋战争已转入反攻阶段,盟军随时准备在我国沿海登陆。”“玉壶训练班与其他几个班不同,不仅是训练的武器不同,而且担负着一项重要的特殊任务:准备接应盟军在温台沿海登陆。

 最初,这个训练班设在丽水青田的油竹。19447月下旬,日寇入侵青田,训练班于8月迁至文成玉壶。1922年出生的永嘉人金成全,正是玉壶班第2期学员。据他回忆,当时玉壶班的训练科目,多是游击作战中适用的美式轻武器,如卡宾枪、汤姆森冲锋枪、左轮手枪、45型手枪。训练多由美方教官负责指导,翻译员则随课翻译。当时一个班12人,除练习美式轻武器外,还学习在毛竹里装炸药的方法,训练一期大概34个月。

 金成全老人说,中美合作所的任务,就是在后方打击日军。当时,日本部队从福建撤到浙江,逃亡温台沿海的平阳、乐清、三门一带时,他所在部队曾分成若干小队以游击形式在日军后面紧追猛打。他们曾在温州南门外攻击日军的军事哨。还有一次,玉壶班的部队在乐清与日军发生遭遇战,日寇受火力猛攻,向温岭、黄岩方向溃逃,玉壶班部队乘胜追击,在靠近台州海门的一个山头上,还与美国官兵并肩作战。

 据老兵回忆,从1944年开班到1945年抗战胜利,玉壶班的学员对日军打了不少游击战和爆破战。1945815,日寇宣告无条件投降。美国教官最早从电台中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他们奔走相告,在一片欢腾中庆祝胜利。随后,玉壶班完成使命,奉命撤销。

 如今,作为玉壶中美合作所学员宿舍的底村上新屋里,依然住着六七户人家,而玉壶班学员曾住过的房间大多闲置,有的用于堆放柴火、杂物,有的则几近坍塌、毁损。镇上另一处曾驻扎玉壶班教导营的上村端廿八祠堂,亦是相似的境遇。

 得知记者要采访玉壶中美合作所,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包建程欣然同往,这是包建程时隔一年之后,再次来到玉壶中美合作所旧址。这一回,他为这个鲜有人问津的抗战旧址,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走访抗战老兵手记》书稿。书稿的附录里,不仅记录了自己第一次走访玉壶中美合作所旧址的情形,还详述了中美合作所学员金福元的抗战经历及生活现状。

  “现在中美合作所的两处旧址仅剩一个空壳,看不出当时的痕迹,而金福元老人的经历,也很少有人关注。包建程说,自己是温州作家协会会员,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还原这段历史。

  以送礼之名爆破日军司令部

  对话人物:金福元

  人物身份:玉壶中美合作所学员

 “这是当时训练时用的卡宾枪,这是汤姆森冲锋枪……”指着家中墙上的抗战胜利纪念海报,金福元向我们讲述自己在玉壶中美合作所受训时的场景。这些海报中的武器,正是当时他受训所练习的装备。

 “美国人负责武器训练,因为这些枪都是从美国运来的,在当时算是最先进的。金福元说,美国教官除了教导这些武器的性能、拆装方法,还会讲授如何进行爆破与秘密通信。中国教官则讲授政治与军事课程。

 训练结束后,金福元掌握了侦察、爆破、擒拿、情报、通信等专业技能,被编入第九教导营特务连,在日军后方秘密从事炸碉堡、炸司令部等地下工作。

 最让金福元印象深刻的,是他从事秘密爆破的一次经历。我表面上扮作商人,花了3个多月打通了一个汉奸的关系。金福元回忆,通过汉奸介绍,他和两名组员以送礼物的名义,进入日军在台州海门的一个司令部,安放了一个牙膏般大小的自制软性炸药。

 “上午945分进去,大概1015分左右离开。金福元依稀记得,自己和组员在安全撤离20分钟后,炸弹爆炸。可惜的是,当时只炸掉了两个警卫员,没能炸死司令。

 抗战胜利之后,金福元所在部队驻守上海,改编为国民党交通警察部队第18总队。1948年内战期间,他向上级请假回家,再也没有回过部队。

 “东拼西凑为玉壶班正名

  对话人物:纪熠明人物身份:文成县文物馆副馆长

 对于“80纪熠明来说,玉壶中美合作所的这段历史,是从他人口述及史料中获取的。这是文成人自己都不太了解的抗战历史。纪熠明说,对这段历史挖得越深,就越能了解玉壶中美合作所的价值,以及玉壶班在抗战后期反攻中发挥的作用。

 她告诉记者,玉壶镇的两处中美合作所旧址,一直到2008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才被发现。而在2009年申报省文物保护单位时,申报材料除当地村民口述外,多是从瑞安、青田等地的档案部门搜集,文成县公安局也只保存了少部分学员的档案。搜集材料的过程,前后花了8个多月时间。

 “因为历史原因,中美合作所一度遭受了不公正待遇。纪熠明告诉记者,让她庆幸的是,玉壶中美合作所旧址因古民居及祠堂的原因,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国内现存的少数中美合作所旧址之一。

 她也在网络上得知,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为中美合作所正名。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历经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发现,中美合作所作为抗战时期的历史产物,对抗日有功。腾讯网所作的《还原中美合作所抗日功勋》专题报道,结合史料明确指出,中美合作所是收集交换军事情报、探测气象情报、训练游击部队而设立的军事合作机构,在抗战中有过很大贡献。纪熠明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真相浮出水面,玉壶中美合作所旧址将引来更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

又记: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盟军将温州台州沿海一带,列为预选的登陆地点之一。当时,文成有个中美合作所第八特种技术训练班,该班担负着一项重要的特殊任务,准备接应盟军在温台沿海登陆——

  1942年春,美国海军部情报署派遣梅乐斯中校(后迁升准将)到重庆与国民党军统局头目戴笠谈判。同年夏秋间,双方就成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进行筹备。1943年4月15日,双方签订了第一个协定,宣告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正式成立。1945年秋日寇投降,是年冬,根据原协定,中美签订结束合同。

  中美合作所从成立到结束,办过20多个训练班,其中办了10个特种技术训练班,第八特种技术训练班(玉壶班)先后共办过四期,调训的学员、学兵约3000名。目前玉壶班学员宿舍旧址,已被评为省文保单位。

  戴笠欲建特训班

  配备最新式武器

  教练最新型战术

  1944年5月初,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在福建建阳举行会议。温州人吴兆瑛当时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别动军忠义救国军特种行动总队副总队长,他受总队长张惠芳委托,代表张惠芳出席此次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浙江省缉私处兼货运管理处处长赵世瑞等8人。

  吴兆瑛回忆,戴笠在会上讲:“日寇海军在太平洋已节节败退,日寇陆军在我国大陆被牵制住,已无法再深入;盟军准备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带登陆,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为此,在技术与装备上,我们必须积极准备,到时候能配合得上。经我考虑,在具备客观条件方面能够并肩作战的,以为邦(1941年,戴笠给张惠芳赐名为邦,以示恩宠)兄所部较为合适,为发挥为邦兄所部潜在力量,我们要加强这个部队的装备,要配备最新式的武器,教练最新型的战术。因此,我决定设立一个训练班,专门训练这支队伍,训练班的名称是中美合作所第八特种技术训练班。训练的时候,由美国教官担任教练,经过短期训练后,即装备最新式的现代化武装,使为邦兄部今后成为全国最精锐的部队。训练班的地点,暂定浙江省青田县油竹地方,由我自己兼主任,委派赵世瑞为副主任,并负责筹备和主持班内工作。你们回去后,应即着手将部队调来受训。”

  戴笠发表上述讲话时,太平洋战争已经转入反攻阶段,温州与台州沿海一带,是盟军预选的登陆地带之一。当时,为了配合盟军作战的需要,还另设有温台指挥部,张惠芳担任副指挥官。按照戴笠的要求,张惠芳、吴兆瑛将训练班设在青田油竹。7月下旬,日寇入侵青田,这个训练班因担心日寇进攻,8月从青田油竹迁至文成玉壶镇,并改称“中美合作所第八训练班”(简称“玉壶班”)。该班翻译官、温州人林体明透露:“玉壶训练班与其他几个班不同,不仅训练的武器不同,而且担负着一项重要的特殊任务,准备接应盟军在温台沿海登陆。”

  美海军陆战队教官执教

  三千学员受训射击爆破

  化装搜集情报

  玉壶四面环山,形势险要,活像一只翠色的玉壶矗立在丛山峻岭之中。中美合作所第八训练班班本部开始驻在玉壶镇店楼端,后搬到上角垄(即现在的玉壶镇小学)。在班本部主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总务组、训练组、人事课、会计课、电台室、医务室、警备连、龙泉办事机构等。美国官兵约有30多人,也有说100余人,开始住在大南乡大仁(后来的大南公社),后搬到玉壶街尾胡远连家居住。玉壶训练班美教官室有主任教官一人,教官多名,并配备有军医官、军需官及电讯人员,都是从美海军中挑选出来的,其中大多数来自海军陆战队。他们通过自备的电讯设备,直接接受中美合作所副主任梅乐斯准将的指令,与训练班班部合作,执行任务。

  到玉壶训练班受训的人员,大多数是从张惠芳、吴兆瑛部队选送来的官兵,分别编为学员队(由干部编成)、学兵队(由士兵组成)。美国教官负责上课时,讲解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轻武器。学员们在美国教官的指导下,学习卡宾枪、汤姆生轻机枪、左轮手枪、45型手机、小型火箭筒的性能、拆装方法,再学会瞄准并进行实弹射击,美国教官们还教会学员们如何进行爆破与秘密通讯等。中国教官讲课科目,则是政治、军事课等。

  1941年4月19日,日本鬼子攻占瑞安城关。正在瑞安中学读书的余式坚,从睡梦中被枪声惊醒,来不及穿衣就慌忙从寝室逃出,经过两三天才回到玉壶家中。余式坚回忆说:“1944年冬,听说中美合作所玉壶训练班招收抗日志士,我怀着抗日救国的心情报了名。”经过考试,他被录取了。1945年元旦,余式坚开始在玉壶训练班接受训练,学习的课程有:军事学——在操场上基本训练与野外战斗训练;情报学——敌军人数、装备、番号、动向以及飞机、船舰吨位的识别;爆破学——炸药的使用、桥梁的爆炸法以及其他建筑障碍物的破坏等。

  另一名文成人邓玉清,于1945年5月进玉壶训练班第三期。当时进班,规定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才能报考,还要内部两个干部介绍。邓玉清由班本部文书陈诗苏、副官董振华推荐,通过数学、体能等项目考试与自传审查,被编入该训练班第三区队。上午,邓玉清学习军事课,内容有步兵操练、打靶等;下午是爆破、情报课,爆破课学习地雷、炸药的使用,情报课学习搜集军事情报、化装潜入敌占区等,每周还上一节英语课。

  娄桥埋雷伏击鬼子

  赶赴台州

  活俘四百名日寇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节节胜利,日寇预感到末日来临,气焰已一天不如一天。玉壶训练班的美国教官,早已不把日本鬼子放在眼里,常常吵着要找鬼子打仗。玉壶训练班班部同意了这些美国教官的要求,派出一个连与这些美国教官一起打鬼子,这个连的连长姓陈,是温州人。陈连长带着这支队伍,行军至温州近郊娄桥敌占区附近地带活动,昼伏夜出寻找战机。有一天传来情报说,鬼子一支小队要从附近经过,陈连长的队伍在鬼子必经要道埋下地雷,进行伏击。他们守候了一夜,还没等到鬼子的影子。原来,狡猾的鬼子临时中途改道,使陈连长的队伍扑了个空。在行军中,沿途老百姓看见这支队伍里有外国人,都感到稀奇,管他们叫同盟军,热情地为这支队伍带路,还主动把鬼子的行踪报告给他们。

  另外一次,玉壶训练班的部队从玉壶出发,翻山越岭赶往沿海,在乐清与鬼子发生遭遇战。鬼子在玉壶训练班部队的猛烈火力攻击下,向黄岩、温岭方向溃逃,玉壶训练班部队乘胜追击,在靠近台州海门的一个山头上,训练班部队的中美两国官兵并肩作战。鬼子以猛烈的火力封锁通道,使中美两国官兵无法前进。中美两国官兵等到深夜,再次发起进攻逼近鬼子阵地时,发现鬼子已通过海路逃遁。

  当时还有一支鬼子部队,由福建沿海经平阳、乐清、温州等处下海溃逃。玉壶训练班教导营接到上级命令,赶往台州三门,与美军共同截击这支鬼子部队,活俘400余名鬼子。抗战胜利结束后,他们将这批战俘送交上海战俘营。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告无条件投降。玉壶和全国各地一样,一片欢腾庆祝胜利。美军教官最早从电台中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他们奔走相告,狂饮通宵达旦。

  这时,玉壶训练班完成使命,奉命撤销。抗战胜利后,该部整编入京沪铁路护路司令部,成为国民党军统局的武装力量之一。

  全文资料来源:

  1、《忠义救国军与玉壶训练班》,吴兆瑛撰。

  2、《我所知道的玉壶训练班》,林体明撰。

  3、《我在玉壶训练班》,余式坚、邓玉清、朱国飞撰